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力工程提质增效
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海相软土地区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在2024年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科学技术奖中荣获特等奖。此次获奖成果由我校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的宗钟凌教授与相关团队共同完成,“十年磨一桩”并成功推广应用。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宗钟凌教授
“沿海地区分布着广泛的软土地基,强度低、含水率高、压缩性大、腐蚀性强,使得基础设计难度大、施工机械进出场困难、全过程建造成本高。同时,输电工程易出现因地基沉降导致的杆塔或者设备倾斜。江苏海洋大学与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经过十余年的联合技术攻关,研发了海相软土地区电力工程微型注浆复合桩成套技术,创建了微型注浆复合桩结构设计体系与分析方法,研发了海相软土多场景下高效施工及控制技术,首创了基于浆体-FRP管-FRP筋体系的高耐腐蚀技术,助力电网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技术创新引领,成果斐然助力工程突破
目前,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含海外专利3件),发表论文16篇(SCI 4篇),牵头发布团体标准2项。项目核心专利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在研发过程中,江苏海洋大学与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联合技术攻关,通过收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参数,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开展讨论,不断对初代技术进行改进,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建设部建设管理主管 祁昊
“微型注浆复合桩应用于电网工程后首先解决了海相软土地质引发的设备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自从2018年第一根微型注浆复合桩应用于电网工程以来,连云港沿海区域尚未发生一起因设备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停电事故。其次,由于施工桩机设备具有微型化、可变形的特点,微型注浆复合桩可以在临近带电的情况下开展不停电基础作业,减少了改扩建工程对外停电时间,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电网可靠性。”
协同创新,共绘海洋新能源施工新蓝图
未来,宗钟凌教授团队与各合作方将持续开展更深层次合作,结合海上风电、光伏等海洋新能源开发需求,对施工设备进行升级,使其能够在动态水域上开展精准桩基施工,并通过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进一步增强桩基的承载性能和抗腐性能,加快提升我国沿海地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建设运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