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热情,搭建学科交叉与实践赋能的优质平台,近日,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院级选拔赛。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团委书记唐振新、应用技术学院团委书记陈姝含、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张驿、团委书记卞辉及青年博士姜柏宇组成专业评委团,6支来自不同学院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业潜力。


本次竞赛以“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聚焦海洋强国、乡村振兴、教育公平、智慧民生等关键领域,参赛项目覆盖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教育创新等多个赛道,兼具技术创新性与社会应用价值。



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有三支队伍参与评选。孟祥硕团队的“海洋环境导管架腐蚀性研究及防护技术探索”项目,针对海洋结构腐蚀难题,研发微生物自修复涂层等核心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可降低维护成本超30%,为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海洋强国”战略。朱刘俊团队的“村校新生”项目,聚焦乡村教育公平,运用相关技术开发学习空间评价系统,完成连云港乡村学校调查报告,获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改造方案提升乡村学生学习参与度,为乡村教育提质提供科学范式。孙方屹团队的“新一代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电力井”项目,突破纳米混凝土产业化瓶颈,研发快速成型技术,生产效率达传统工艺8倍,48小时完成全流程,材料用量仅为同承载力构件30%,已通过检测认证,有广泛工程应用前景。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的参赛项目是:基于二氧化碳休眠技术的鲜活水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团队负责人姚易涛围绕项目总体框架,系统性地从项目背景、产品技术介绍、市场前景分析、营销推广策略、商业模式设计、财务预测分析、团队协作机制以及项目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的二氧化碳休眠技术有效延长水产品的存活周期和保鲜状态,从而构建一套高效、低碳、可追溯的现代化水产品流通体系。这一项目不仅关注技术创新与商业可行性,还充分考虑了其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效率以及减少资源浪费方面的重要社会意义。

应用技术学院的参赛项目紧贴民生需求,彰显人文关怀与技术赋能。孙子翔团队开发的“基于青少年情感和心理分析的智能语音系统”,集成了语音识别、情感分析及反馈支持模块,并结合隐私保护与多模态交互设计,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咨询的场景局限。刘颖团队的“智创兴农,耘梦新光”项目,构建了一个涵盖环境监测、溯源管理、网上商城、专家服务的智慧农业综合平台,通过数据云处理和物联网感知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种养殖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比赛中,各团队通过PPT展示和现场答辩等环节,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项目背景、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及实施规划。评委团则围绕技术可行性、商业模式、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专业且深入的点评,既肯定了项目的创新亮点和实践意义,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项目的后续完善和落地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此次“挑战杯”院级选拔赛的圆满举办,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创业经验的宝贵平台,更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用的深度结合。接下来,三学院将优中选优,推荐杰出项目参与校级竞赛,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腾飞与国家战略落地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